董玉清| 诗解濮阳 焕发自信
5月21日(本周日)下午3点,市社科联党组书记、主席董玉清应邀到濮阳市华英书苑开设的华英讲坛开讲《诗解濮阳 焕发自信》。本次讲座通过与濮阳有渊源的几首诗词,解读濮阳丰富的历史文化,唤醒古老的文化记忆,增强了文化自信,焕发了文化活力。
《诗解濮阳 焕发自信》全场视频 (上)
《诗解濮阳 焕发自信》全场视频 (下)
附《诗解濮阳 焕发自信》涉及到的诗词
作者:舜帝
南风之薰兮,
可以解吾民之愠兮。
南风之时兮,
可以阜吾民之财兮。
注:《南风歌》为上古歌谣,相传为虞舜所作民歌。此古谣以舜帝口吻,说世间万物迎承薰风的恩泽,抒发了中国先民对“南风”既赞美又祈盼的双重感情,表达了作者为民着想,以民之忧为己之忧的思想。全诗四句,诗句错落,诗节对称,押韵讲究,辞达意显,体现了典型的赋辞风格。
据典籍记载,舜生于姚墟(今濮阳县徐镇集村一带),耕于历山(今濮阳县胡状镇岗上村一带),就时于负夏(今濮阳县五星乡堌堆村一带),因此,濮阳是帝舜故里。
木瓜
诗经·卫风
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
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。
投我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。
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。
投我以木李,报之以琼玖。
匪报也,永以为好也。
硕人
诗经·卫风
硕人其颀,衣锦褧衣。
齐侯之子,卫侯之妻。
东宫之妹,邢侯之姨,谭公维私。
手如柔荑,肤如凝脂。
领如蝤蛴,齿如瓠犀。
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
硕人敖敖,说于农郊。
四牡有骄,朱幩镳镳。
翟茀以朝。
大夫夙退,无使君劳。
河水洋洋,北流活活。
施罛濊濊,鳣鲔发发。
葭菼揭揭,庶姜孽孽,庶士有朅。
蒹葭
诗经
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
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
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
所谓伊人,在水之湄。
溯洄从之,道阻且跻。
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坻。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
所谓伊人,在水之涘。
离 骚(节选)
作者
屈原
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
摄提贞于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
皇览揆余初度兮,肇锡余以嘉名:
名余曰正则兮,字余曰灵均。
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修能。
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
汩余若将不及兮,恐年岁之不吾与。
朝搴阰之木兰兮,夕揽洲之宿莽。
日月忽其不淹兮,春与秋其代序。
注:屈原(约公元前340—公元前278年),芈姓,屈氏,名平,字原,又自云名正则,字灵均,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(今湖北宜昌)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
诗句开头几句的意思是:我是帝高阳的后代啊!父亲的名字叫伯庸。我是寅年正月庚寅日降生的,父亲看我出生时的气度,给我起了个好名字正则,字灵均。高阳是颛顼帝的称号,颛顼的都城就在濮阳县,颛顼有许多子孙后代,最著名的就是屈原了。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祖根之地,是濮阳的骄傲。
瓠子歌
汉武帝 刘彻
其一
瓠子决兮将奈何,
浩浩旰旰兮虑殚为河。
殚为河兮地不得宁,
功无已时兮吾山平。
吾山平兮钜野溢,
鱼沸郁兮柏冬日。
延道驰兮离常流,
蛟龙骋兮放远游。
归旧川兮神哉沛,
不封禅兮安知外。
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,
泛滥不止兮愁吾人。
啮桑浮兮淮泗满,
久不返兮水维缓。
其二
河汤汤兮激潺湲,
北渡污兮浚流难。
搴长筊兮沉美玉,
河伯许兮薪不属。
薪不属兮卫人罪,
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。
颓林竹兮楗石菑,
宣房塞兮万福来。
注:刘彻,汉武帝,江苏沛县人,是汉朝的第六个皇帝,庙号是世宗。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,四岁封胶东王,七岁时被立为太子,16岁登基,在位54年。汉武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,政治上独尊儒术,巩固中央集权,经济上促进农业发展,开疆土,通西域,是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君主。创立乐府机构,促进了诗歌的发展。
《瓠子歌》是由汉武帝刘彻亲临黄河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。公元前132年(元光三年),黄河决于瓠子,淮、泗一带连年遭灾。公元前109年(元封二年),汉武帝在泰山封禅后,发卒万人筑塞,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园竹所制成的楗堵塞决口,成功控制洪水。《瓠子歌》第一首集中写黄河于瓠子河以后,洪水造成的危害。第二首主要写堵塞决口的战斗场面。
瓠子:地名,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新习乡,亦称瓠子口。瓠子河由此分一部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注入济水。
宣房:即宣房宫。故址在今濮阳西南新习附近原瓠子堤上。《史记·河梁书》载:“于是卒塞瓠子,筑官其上.名曰宣房宫。”
咏怀(节选)
作者:三国 魏 阮籍(竹林七贤之一)
北里多奇舞。濮上有微音。
轻薄闲游子。俯仰乍浮沉。
捷径从狭路。僶俛趋荒淫。
焉见王子乔。乘云翔邓林。
独有延年术。可以慰我心。
注:阮籍(210年—263年),三国时期魏国诗人。字嗣宗,陈留尉氏(今河南开封)人,竹林七贤之一。曾任步兵校尉,世称阮步兵。崇奉老庄之学,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。
濮上:濮水之上,在春秋时卫国,今濮阳。
契丹出境
宋真宗 赵恒
我为忧民切,戎车暂省方。
征旗明夏日,利器莹秋霜。
锐旅怀忠节, 群凶窜北荒。
坚冰消巨浪,轻吹集嘉祥。
继好安边境, 和同乐小康。
上天垂助顺,回旆跃龙骧。
注:赵恒,即宋真宗,北宋第三帝。公元996-1022年在位,年号有咸平、景德、大中祥符、天禧、乾兴。这是“澶渊之盟”的主角宋真宗赵恒为纪念这次重大历史事件而作的五言长律,也是现存的有关这段历史唯一文字实物,此诗碑现存濮阳县城御井街,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。
这首诗语言生动,感情真切,音节浏亮,气象光昌,不愧为诗中精品。特别是它从政治角度提出安边继好、和乐康宁的理想,立意正大,远虑深谋,不愧为王者仁义之师。此次“澶渊之盟”和约的签订,为双方赢得了120年太平与繁荣,是值得充分肯定的。
范县民情有古风
清 郑板桥
范县民情有古风,
一团和蔼又包容。
老夫去后相思切,
但愿人久与年丰。
寄南征诸将
作者:朱德
南征诸将建奇功,
胜算全操在掌中。
国贼军心惊落叶,
雄师士气胜秋风。
独裁政体沉云黑,
解放旌旗满地红。
注释:1948年初,陈毅、粟裕率华野机关和一、四、六纵队全体指战员,带着鏖战的辛苦和胜利的喜悦,奉命到濮阳一带整训。5月12日晚,朱德总司令长途跋涉抵达濮阳,在陈毅、粟裕陪同下,来到了濮阳县城的孙王庄华东野战军兵团司令部。在一周时间里,朱德总司令在百忙之中,慰问官兵、作报告,深入连队视察了解部队军事演习情况,同战士一起研究军事技术,还深入群众,调查研究,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。5月18日,朱德总司令离开濮阳,启程北上返回河北西柏坡。在启程返回西柏坡前,留下了这首《寄南征诸将》诗。
秋过濮阳,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
作者:陈毅
我行未已过濮阳,驻马凭吊古战场。
能掷孤注寇莱好,退避三舍晋文强。
应知政事先军旅,岂有筑室谋道旁?
夜坐对月秋萧瑟,白杨千株放光芒。
——一九四五年秋奉命而行,赴鲁工作。过濮阳,旧为晋楚争霸战地,宋时澶州会盟亦在其地。游览竟日,思古兴感。夜闻毛主席飞渝,人来质疑,吟成七律一章,就教同仁。政治先于军事,决策依靠独断。毛主席赴渝,美蒋气盛,党内颇多怀疑者。今则何如?陈毅记。
注:1945年9月,陈毅奉命赴鲁工作,路过濮阳。他想到眼前的濮阳大地正是历史上的古战场,不禁感慨万千,挥笔写下了七律《秋过濮阳,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》的光辉诗篇。
棠棣之花·濮阳桥畔(节选)
作者:郭沫若
一
春桃一片花如海,千树万树迎风开。
花从树上纷纷下,人从花底双双来。
人来花里花可知,花落舟中人欲痴。
不愿辞花咏言归,愿为花下春流水。
二
依冷如春冰,郎暖如春风。
冰入春风怀,化作春水融。
水涨泛桃花,郎浮水上舟。
鼓浪翻郎舟,郎死侬心头。
三
侬本枝头露,君是春之阳。君辉照侬身,身入白云乡。
魂绕君之旁。
四
君是春之阳,侬本枝头露。君辉不见假,依泪无干处。身随野草腐。
五
薄花生树,双鸽朝飞。眷怀伊人,我心伤悲。
双鸽朝飞,薄花生树。不见伊人,我悲谁诉。
注:歌剧《棠棣之花》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,《濮阳桥畔》是其中的一幕。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,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“士为知己者死”而升华为雪家国“公仇”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。
编辑:韩欣悦
审核:宋润华
终审:董玉清